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400-8228-121

值班手机:18971071887

Email:Service@mingketang.com

您所在的位置:名课堂>>企业培训文章

中国企业如何走向全球化

文章类别:国际贸易培训发布时间:2012年6月5日点击量:

在近年来遇挫的交易中,既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紫金矿业、五矿、中铝、中铁建、中冶等大量国企,也有华为等民营企业。交易平均规模在22.71亿美元,其中中铝对力拓、中海油对优尼科以及在伊朗的油气项目金额最大,合计达535亿美元。

中国企业走出去学费如此之高,加上过去20年像日本等其他国家海外投资教训惨重、全球范围内跨国并购一般仅有34%的成功率等诸多前 鉴,不得不让人们警觉成绩、机遇背后所伴随的高额风险。事实上,全球性失衡酿制的金融危机及其后遗症的长期扩散,将裹挟着意识形态、文化差异等固有因素, 在地缘政治上继续构成中国企业今后几年“走出去”的重大外部挑战。

首先,“走出去”在整体制度安排、政策规划配套、宏观指导推进等方面缺少统筹设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例如,对外金融、股权投资和战略性资源储备如何有序有侧重地进行战略管理缺乏清晰思路;“走出去”战略与扩内需调结构、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等 宏观战略缺乏协调配合。“走出去”的宏观管理存在缺陷与现有多层次的管理体制有关。在商务部牵头、发改委和国资委等部门各自参与的管理模式下,条块分割的 格局、重审批轻服务的工作方式、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因素往往会导致部门利益出现矛盾冲突、管理效率不高。而从企业层面看,一方面受制于信息资源获取渠道 和能力不足、对不同投资地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了解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咨询指导和财经服务。在企业主体选择方面,尽管2011年上半年走出去的 企业结构中国企比重下降民企上升,然而总体上“走出去”仍过度依赖国企,私人资本流出力度有限。

其次,“走出去”的整体产业层次较低,制造业对外投资规模较小,大型项目不多,高端跨境配套代工能力和中高端生产服务的自主发展能力不 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涉及的产业门类多样,尽管近三年来投资农业、采矿业和能源业的比重有了较大增长,但投资最多的仍是传统制造业;而在已对外投资的企业 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企业表示现有对外投资规模小于500万美元。这与中国的加工贸易体系长期被锁定在国际分工低端密切相关。按照专家的说法,这导致中国加 工贸易出口1美元所创造的附加值仅为0.2美元左右,而进口1美元商品为出口国创造的附加值则高达0.8美元。

再次,“走出去”的地区分布仍过于集中,亚洲仍占46%的投资比重,而不同区域内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并不利于分散风险。迄今为 止,中国企业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77个,中国资本在境外已设立逾1.3万家企业;其中仅今年1-7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就累计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 的 2169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从境外投资项目的地区分布来看,亚洲、欧洲和北美是吸引中国投资较为集中的地区。例如香港,按照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数据 分析,香港吸引了几乎三分之二的中国内地投资,即便其只是个中转站。商务部的数据也显示,今年1-7月新签合同额居前十位的国家(地区)中,中国香港列第 二,仅次于印度。从中国企业的投资热点变化看,西半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企业在欧盟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于英国、法国、德国;在北美的投资主要集 中于美国;南美则扎堆巴西、阿根廷;在非洲投资较多的国家是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南非。

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总的来看,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还只是量的剧增,并未达到质的飞跃。

按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的预计,继2010年的1.2万亿美元之后,2011年全球直接投资流入量约为1.3万亿-1.5万亿美 元,2012年约为1.6万亿-2万亿美元。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在增加,但同时主要经济体投资政策中的限制性措施比重上升到30%。这对处 于“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并存的“十二五”期间的中国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走出去”之于当下中国的意义其实很明了:可以充分发挥过剩的外汇储备优势促进资产组合多元化,控制外储规模趋向合理,扭转资产收益过 低的被动局面;可以实现顺差的对外转移,从而减缓贸易摩擦;可以缓解国内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瓶颈,延长既有的传统产业优势,推动新兴优势产业、产品海外布 局,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以有助于中国二元贸易生产体系的转型升级,向高端代工和自主发展演进。对外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很多因 素的影响,目前看主要的有利因素依次包括:投资目的地的市场潜力、“走出去”政策及相关优惠条件、投资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可供投资使用的资金数量、从投资 目的地的优惠政策中获利、海外投资节省运输成本、投资目的地的技术先进、获取知名品牌、规避贸易壁垒等。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三要素优势投资理论,企业对外投资必备的优势之一是内部化优势,即企业必须有 能力把在本土的所有权优势延伸到投资东道国,与当地投资环境和生产要素更好地融合。这是决定对外投资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是随着距离的 延长或环境的变化而递减的。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和不断的投资失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对外投资所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从企业的调研情况分析,目前“走出 去”的不利因素依次包括融资困难、缺乏国际经营和管理的人才、产品技术缺乏竞争力、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不了解、文化差异、当地消费者对中国产品质量担忧 等。这与有关方面认为的被投资国的政治对抗心态可能对流向当地的投资产生一种“寒蝉效应”——这一最大的投资不利因素判断迥然不同。事实上有超过60%的 企业认为,融资困难和国际化人才短缺特别是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目前奇缺,是制约对外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企业“走出去”构成巨大挑战。

今后数年将是全球创新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时期,只要冲破过往思维惯性,整合全球创新能力,集合全球创新资 源,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就能力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高地之一。

企业管理培训分类导航

企业培训公开课日历

企业培训热点城市导航

名课堂培训讲师团队

杨台轩-企业培训师
杨台轩老师

杨台轩 一个从五岁开始,在每天清晨五点就要出门沿街挨家挨户送牛奶的小孩儿;一位从英国商学研究所毕业,...

杨石头-企业培训师
杨石头老师

Stone Yang 杨石头 英国Super brands全球品牌评级中国区评委; 2008年北京奥...

杨少龙-企业培训师
杨少龙老师

杨少龙老师简介 原华为高管 东方企业家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北京大学财富智慧高级研修班特聘导师 北大财...

国际贸易培训精品内训课程

国际贸易培训推荐公开课

国际贸易培训热门关键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