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避免坏账的发生
文章类别:财务管理培训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7日点击量:
在中国,大量的赊销出现在90年代,至今仍未能形成真正的商业信用环境。例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避免赊销坏帐就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认识信用管理链
商业信用交易中的卖方,其风险和损失的结果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坏帐,除了少数报损外,更多是挂账在应收账款、存货等形形色色的资产科目中;二是拖欠,是所有虽然能回款但长期占压的欠款资金成本。两种风险都对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产生负面的影响,但由于后者混杂于财务费用中,很少有单独的统计,常被众多企业管理人员视而不见。面对被不成熟的信用环境和薄弱的信用管理基础放大数倍的风险,信用管理链成为一个必然被强调的观念:
一、信用交易是在商品交易基础上衍生的,因此信用管理链也应当与商品交易链环环对应。商品交易链可以概括为:客户接洽、商业谈判、合同签订、货物转移、货款回收和逾期追款。与之相应的信用管理链则有:考察评估客户、选择信用政策、制定保障(抵押担保)条款、跟踪货物账款、常规账款催收、特殊危机处理。
二、上述六个信用管理环节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基本上可以分为事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管理特征。前三个环节属于事前管理,管理对象是客户;第四个环节属于事中管理,管理对象是货物和单据;后两个环节属于事后管理,管理对象是账款。
三、围绕着事前/中/后管理,企业要完善如下四方面的内功:建立信用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信用评估的分析系统、建立账款监控的管理流程、建立权责分明的信用管理专职机构。
客户管理为重
客户管理虽然在信用交易发生之前,但却是信用管理的重中之重。
控制核心客户的数量核心客户有两种:一是按照"二八原则"界定的大客户,即按照历年对销售业绩构成80%的贡献率的最大客户;二是持续往来多年、享受较优惠的信用政策、但也容易疏于防范的中小客户。
核心信用客户的风险损失后果要比其他客户更严重,因而它的信息工作要求更细,信息管理成本也更高。
把握客户还款的特征还款特征不完全与客户的交易能力有关,它是一种习惯。对交易一段时期的任何信用客户,都可以总结出这种习惯,从而需要采用有区别的催收策略。
设计客户评估的策略信用管理的工作之一,就是要辅导销售和财务人员做好客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信用方面:
从多角度的信用信息到信用等级的评估,需要一种模型。它将所有的客户信息归纳为几个方面,比如:经营能力、财务能力、交易过往记录等,每方面再分几十个细项,各细项分别设置权重分。然后,通过对每一细项打分,从量化和非量化的客户信息中得出客户等级(客户风险评分),从而适用相应的信用政策。
销售方面:
销售员即使愿意提供客户信息,所提供的信息也往往流于主观、零散,所以要设计一套科学的报告/表格样式,然后再执行定期报告的制度。
科学的报告/表格样式要将三种信息记录方式结合起来:
其一是由销售员与客户共同完成的客户调查表,如基本情况、经营状况、组织结构和财务报表等,这类信息一般按年度更新,全部为问答式的描述,以体现系统和客观。
其二是由销售员独立完成的定期回访报告,除了规定要反映的客户评价、客户疑问外,其它情况可以自由记叙。
其三是由销售员和信用管理者共同完成的客户印象表,是反映定期回访结果的另一种方式。信用管理者会对客户轮换做实地访问,在访问中核对销售员是否恰当、如实地反映了客户印象。
财务方面:
从财务获得信息要比从销售获得信息更容易、更客观,关键是要利用客户的销售和回款记录衍生出更多、更直接的分析信息,包括:账龄分析、平均收账期分析、比率分析、交易盈利分析、资金成本占用分析、交易额分析、回款趋势分析、信用额度利用情况分析和信用期限利用情况分析等。
上一篇:建立品牌定位
下一篇:企业执行力现状及分析